星期日, 4月 27, 2014

快樂就健康 + 做好十件事有錢有自由 用好習慣對抗爛環境



My Way by Andre Rieu



泰國動人廣告,短短3分鐘卻如此感人



核電是最貴的電-
電力泰斗陳謨星離台前接受三立新台灣加油的兩個小時專訪,重話痛批馬英九沒有資格­談清廉,縱容台電欺騙大眾,罔顧人民安全,用建廠百分之一的錢拿來改善設備就能為台灣­省下一個核電廠的電!!美國⋯⋯








快樂就健康


感激 網友 伊媚兒


我們常會在信函結尾時祝福對方「健康快樂」。是先有健康才會快樂呢?還是先有快樂才會健康?最近十餘年來不少人致力於這兩者之間的思考,而以「先快樂才健康」的觀點居上

繼心臟科名醫歐寧胥的《愛與生存》(天下生活出版)之後,心理學家兼知名的大腦研究者歐恩斯坦,以及預防醫學者索伯,也提出《快樂就健康》,將醫學上、生物學及心理學上最新的研究,歸納整理為「快樂的原則(pleasure principle)」理論,以最少的努力與最多的快樂來促進健康。

歐恩斯坦與索伯例舉人類發展史說明,活動的、放鬆的、休閒的生活方式,以及親近美食、溫暖、觸撫、愛與性,追求快樂,其實是大自然提醒我們的方式,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活存演化下來的。

工業革命以前人們大多在住家附近工作,雖然工藝與農事辛苦,但是緊張的工作後總有一段休閒的時間,交互輪流,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生活,中午可在林蔭下睡午覺,還有時間跟孩子玩,享受晨曦,聆聽鳥鳴,也可以在稻草堆中打滾。

但今日工商社會,人們早起擠車到辦公室,中午雖疲累想睡但仍勉力繼續工作,直到晚上再擠車回家。作者認為,我們的祖先可能在物質上並不豐裕,但他們享受到時間上的自由、和簡單的快樂;但我們卻說︰「時間就是金錢」。過去,休閒是生活的主要部份,現在卻成了奢侈品。


別忘了享受生命
伯恩斯坦與索伯認為,很多人忘了該如何享受生命,或根深柢固認為不應該玩得開心,不讓自己完全放鬆來體驗快樂的感覺,找藉口說沒有時間去享受休閒活動,有做不完的公事、家事與費時的健康養生法。

很多人常常看不見就在眼前的東西,人們會計算跑一場馬拉松的好處,卻忽略了蒔花種菜或跳舞、生活態度及與親友的關係,可能比醫療上的養生之道還重要,譯者洪蘭因而感慨道,現在很多人做事本末倒置,明明是因為活著快樂,才會希望長壽多享受生命的樂趣,但常有人為了長壽,禁止自己去享受許多可以帶給他快樂的東西,連自己的生日蛋糕都不敢吃。

所以歐恩斯坦與索伯主張,有樂趣的運動,不一定非要跑馬拉松到痠痛、疼痛才能換得健康,溫和的運動可使你精神煥發,比較快樂有自信,得到自我控制的感覺。每天找出會讓你更有體力的活動,融入你的生活,就不必另外花時間運動,例如把車停在有點距離的地方,走路過去;爬樓梯不要搭電梯;走路穿過公園,熱誠的跟人說話並且揮動你的手臂,有氧說話可以燃燒很多卡路里……。

這樣講並非要鼓勵你大吃大喝,整天不動,而是生活方式達到健康目的,偶爾大吃一頓沒關係,只要不是每天大魚大肉就無妨。

很多科學證據指出,我們天生就是喜歡快樂,在大腦的深處有一個地方直接對快樂的感覺起反應。所以單身、分居、離婚或鰥寡的人比結婚的人早逝的機率高2~3倍,他們住進精神病院的比例也比結婚者高5~10倍。心臟病、癌症、肺病、關節炎,以及懷孕時的併發症,常發生在社會關係不好、沒有支持的人身上。

快樂會增進你的免疫系統功能,使你比較少生病。看一場好笑的電影會增強抵抗力,離婚對心臟病的影響,跟一天抽一包以上香菸一樣大。教育程度低於國二的人,壽命比既吸毒又喝酒的人還短。擔任義工可以減少死亡危險因素二倍半

追求健康,比較重要的投資是在心智,做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大腦,發掘自己的官感,發揮自己的心智,自然而然的活得健康。「只有在心靈允許下,你才會快樂,」林肯曾經說。


為何人類喜歡自尋煩惱?
但是人類又很會自尋煩惱,本來應該對好事心存感謝,因而覺得快樂,但是人類卻用一把有彈性的尺去衡量它,因而會覺得不快樂,因為人類的大腦不停地想把不穩定的世界變得穩定,所以大腦的判斷並非真正的快樂,反而取決於當時是用什麼來比較,因而決定我們怎麼看待一件事件或一個經驗。

例如老闆年終給你100元,你非常高興,因為你完全沒有料到會發獎金。但假設他告訴你要發1,000元,後來改給100元,雖然你一樣得了100元,然而你會將100元與你「失去的」1,000元相比,覺得很不快樂。


那麼,追求快樂是否很困難?
作者從生理與文化角度分析,提出快樂的確是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努力追求的。因為人類喜歡熟悉、愉快的做事方法如慣例,但是人類創新的本性會打斷我們穩定愉快的生活。

這種衝突在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女主角德瑞莎每天早上都給寵物狗凱倫寧一個麵包,它會把這個麵包含在口中,高興的走來走去,然後在德瑞莎與情人湯瑪士面前吃下去。

昆德拉寫道:假如凱倫寧是個人的話,它早就對德瑞莎說:「喂,我每天把麵包含在嘴裡日復一日早就煩死了,你難道不能想一些新的點子嗎?」這就是人類的問題了,人類是筆直往前走,而不是繞圓圈的,所以人類無法快樂,因為快樂是渴望著每一件事重複發生。


品味簡單的快樂
心智是個奇怪的東西,會記得不尋常的事,卻忽略了一般的事,例如去注意飛機失事,卻不注意每天全世界有四千多次飛機安全起降;我們只記得生命中的大事,而這些大事通常是極端正面或負面的。所以當我們回顧一生,會誤認為快樂是建築在那些重大的事件上,而忽略了每天發生在我們生活上的小事。

而且人類的情緒會搖擺。有個研究把一元美鈔放在地上,半小時後訪談這些撿到鈔票的人:「你的婚姻幸福嗎?」「你的車多久需大修?」等等。然後將這些人的回答與沒有撿到錢的人相比,結果這些人回答的婚姻比較快樂,車子的問題比較少。因為我們的心智會自動去投射未來,把現在簡單化,使每件事保持恆久。

不過,歐恩斯坦與索伯認為,人類雖不能安於現狀,但人們的創作衝動和安定需求並沒有真正的衝突,所謂快樂是指在追求新奇和耕耘原有的、熟悉的舒適中尋求平衡。

有一個心理實驗請受試者觀察自己的心情六週,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呼叫器,記錄他們當時的感覺和評定當時有多快樂。人們究竟認為有多快樂重要?還是有多少次覺得快樂重要?

結果很清楚:快樂是來自多次覺得很好,而不是短暫的大樂。很簡單的樂趣,晴天去外面散步一小時、帶狗兒去戶外賽跑、劈柴或做手工藝,這些加起來的快樂遠勝短暫的強烈感覺。


為快樂留個位子
所以,不要把你的一生押在大事上,比如中第一特獎、升總經理或賺了雙倍的錢。其實每天都有許多快樂的小事讓你高興,你得有時間注意鳥語花香、美味的食物、醇厚的友誼和有意義的工作。去想現在的快樂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做為緩衝,保護你不受悲傷的衝擊,也可以直接影響你的健康。

不要一直沈溺在你的缺點中,記住快樂在於縮短你的期待和你的自我評價之間的距離。你可以改變你的預期,或者更容易的是欣賞自己的長處。

生活中一定會有些決定、經驗是很困難的,如親人意外死亡、公司倒閉或合併、失業、房子遭法院拍賣、戰爭等等;然而我們用來強化的方式其實容易且愉快,如果你的日常生活中有足夠的「快樂計分(pleasure points)」,你就比較可以處理令人恐懼的事。

請在心中為愉快的事情保留一個最高的位置。請常想上天對你的福澤。那麼,你就會是一個常享快樂的人了





~~~~~~~~~~~~~~~~~~~~~~~~~~~~~~~~


做好十件事有錢有自由 用好習慣對抗爛環境


撰文/施禔盈、楊寶楨  今週刊867期


你今年幾歲?你工作幾年了?你有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了嗎?《今週刊》「三十世代財力大調查」發現,平均工作至少已達六年時間的三十世代,卻僅有五成的人有第一個一百萬元。其實,不論你幾歲,只要做好十件事,也能坐享財富自由的好日子。

經濟成長率下修,一舉破三%;同時,受到景氣復甦力道疲弱影響,去年工業及服務業有調薪廠商為近三年新低……。薪資十幾年來漲不動、物價下不來,又碰到爛環境,年輕人存錢速度肯定像烏龜漫步。

《今週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所進行的「三十世代財力大調查」發現,三十世代(三十~四十歲)有一半的人已經存下第一桶金(一百萬元),而且多半落在三十至三十三歲之間;但是同時卻有另一半的人,還在為他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奮鬥。值得注意的是,躋身「百萬富翁」的年輕人,竟有逾半數已晉升為「兩百萬俱樂部」會員,而花費的時間比第一個百萬快了近兩年;看來,三十世代財力已呈現M型化的趨勢。

至於還沒有第一桶金的「敗族」,對於未來要存上一百萬元這件事情,似乎頗沒有自信,一五.八%的人表示應該要到四十歲過後,第一桶金才會達陣;更有高達二一.六%的人,認為要存到第一桶金那可真是「遙遙無期」啊!

其實,財富自由之路,並不難走,只要多一點好習慣的養成、多一點知識的堆疊、再多一點態度的調整,你就能夠不為金錢煩惱。從花錢、存錢、投資三大面向,我們提供你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做好、做對這十件事,環境再爛,你也可以脫穎而出!


1件事:不花大錢買不會增值的東西
有一輛拉風的車,很棒!有一個名牌包,很讚!不過,這兩樣都是屬於「不會增值」的資產,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子江提到,新車一旦落地馬上就打八折,所以即使到現在已躋身財富自由階層,他都不曾買過新車,只買開過二、三年的「二手貨」。

楊子江強調,倘若手上有一筆大錢,買股票、買房地產都可以,因為這些是屬於「會增值」的資產,「就是千萬別買新車。」《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一書也不斷提醒:想要有錢,就別做傻事,傻事之一就是買新車。


2件事:不因小錢、折扣而亂買
大賣場發出的DM是許多婆婆媽媽的最愛,因為上面有好多折扣品項,「買到就賺到」。但想一想,為了省那幾塊錢,結果搬了一堆用不完,甚至不需要的東西回家,這是賺到嗎?

計畫買四千元的東西,膨脹為一萬元,只為了拿一千元的禮券,而且是有使用期限、須在指定地點消費的禮券,大家似乎還心甘情願。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贈品或紅利的行銷手法,知名部落客楚狂人就提到,很多人都會因為贈品或紅利而多買了並不需要的東西,有些人會辯解說:「東西真的很便宜,不買很痛苦;而且這些其實都只是小錢而已,應該沒差吧!」

「錯了,東西再貴,只要是必需的都不算浪費;東西再便宜,只要是沒必要的都算浪費;再說,東西再便宜,也不如不買來得便宜。「『財神爺不會眷顧不在乎小錢的人』,記得貼在螢幕上提醒自己。」


3件事:收入減掉儲蓄等於支出
這是老生常談的理財準則,但到底該存多少呢?有標準答案嗎?怪老子蕭世斌認為,大家應該先瞭解自己的花用額度,方法是做出預算,可根據過去的收據或發票釐清每月的支出,進而算出每月可儲蓄的金額,然後一拿到薪水便把該儲蓄的錢存起來。如此,就不容易隨心所欲地花用,當然可以做出聰明消費的行為。


4件事:設定目標,才有動力
「經營之神」王永慶曾經說過:「賺多少錢都不是你的錢,存下的每一塊錢才是你的錢。」但要怎麼存得住、存得有效率?「目標」存錢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什麼是目標存錢法?就是要立下明確的「目標」,例如一直想去歐洲玩一趟,但需要十萬元大洋,那就把這個夢想轉換成「目標」,開始往十萬元的存摺數字邁進。

為什麼訂定存錢目標這麼重要?因為有目標就有存錢的理由。這就像一個人要去旅行一樣,總要先想好目的地,然後才會開始計畫如何到達目的地、要玩哪些景點。沒有目標的存錢計畫容易半途而廢,就像沒有目的地的旅遊規畫一樣,經常難以成行。


5件事:養成記帳的習慣
「基金定期定額教母」蕭碧燕小時候家裡很窮,每到晚上,她的母親都會坐在家裡唯一的一張桌子前,不停地撥打著算盤,反覆算來算去,後來她才知道媽媽是在斤斤計較花費的每一分錢。

「是這樣每天記帳、結算、控制,才能用爸爸微薄的薪水養活一家十口。」蕭碧燕的作法是有系統地將收入及支出分門別類,如收入分為薪資、獎金、其他(因當時有兼家教及兼課);支出則分為食、衣、住、行、育、樂、其他;因此,她能充分掌握並分配家中所有開銷及儲蓄。


6件事:賺多要存更多
成大會計系教授王明隆的老家,在基隆從事布店生意,從小看著父母勤儉持家,因此他早認定,賺錢就是要存下來。「從我幼稚園的時候,爸媽就一天給我兩毛錢,一周總共可領一.四元,但是如果每天都不領,周日就會一次給我兩元!」父母「別急著吃掉棉花糖」的策略,竟讓王明隆從小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美國理財大師大衛.巴哈(David Bach)曾指出,大部分收入大幅增加的人,會穿得越來越體面,開的車越來越名貴,用餐地點越來越高級,旅遊方式越來越花錢,但這些人卻不是越來越富有。為什麼?因為賺多、花多,是一般人的「習慣」,卻絕對不是好習慣,賺多也要存多,這樣才會越來越有錢。

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提到,存錢不能硬邦邦地以比率來做,舉例來說,月入三萬元可能可以存下二○%,但當月入六萬元時,不能只要求也存下二○%就好;也就是,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程度,不能跟著收入增加同比率拉高,「維持一般的生活品質,這樣賺的錢雖然只多三萬元、為原來的一倍,但存下來的錢卻可以多上好幾倍,例如原本存六千元,現在存三萬元,存錢的比率即為原來的五倍。」



7件事:投資必知做好功課別不懂裝懂,不懂的千萬不要碰
曾經投資基金失利的藝人曾國城,更是有感而發地表示:「不懂的事情真的不要隨便碰!」,「不懂不要碰」是鐵的原則。不善打網球的人,會去找尋自己在行的運動;外出旅行,多半人會拿著旅遊書研究一番。但奇怪的是,碰上股票就不一樣,一般人不願下工夫,只想聽消息,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就曾說過:「天下最糟糕的事情,莫過於投資股票,卻不瞭解所買的上市公司。」


8件事:投資,越簡單越好
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智慧的人把複雜的事做簡單,愚蠢的人把簡單的事弄複雜。」「複雜局面,簡單投資」是投資人應該要把握的重點,而所謂的簡單,指的是投資工具簡單、投資策略簡單。看看全球首富巴菲特是怎麼賺錢的。窩在偏遠的故鄉小鎮奧馬哈,房間裡只有幾樣東西:年報、報紙資料,以及電話。而巴菲特買股票的操作策略也是再簡單不過了:買「便宜貨」,然後持有,等到變貴時再賣掉。簡單的三步驟,卻成為最大的力量。


9件事:養出聰明投資腦
除了錢財方面的投資很重要之外,自我投資也不可或缺,「不要吝嗇花錢去學習,唯有學習才能讓自己升級轉型,才有更多的人力資本,未來也才有辦法從事附加價值更大的事業!」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認為,買書與看雜誌都是重要的知識來源,透過一本書反覆咀嚼字裡行間的弦外之音,才能增長功力。而他認為,學習投資理財應該從經濟學開始,這樣才能讀得懂報章雜誌上的一些專業術語。「也許一般經濟學的教科書較難消化,那就找尋與自己對味的書籍,一定能找到,也一定要閱讀,有了經濟的底子之後,理財上自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實上,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特質,那就是專注。就如怪老子蕭世斌的經歷,四十歲才開始理財,但因為紮實地把投資學、財務管理等枯燥的原文教科書狠K一遍,因此在五十歲時提早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無壓力地辭去工作。如今他常很自豪地說:「當我退休在巴黎左岸喝咖啡時,我的錢還很努力地幫我賺錢!」這就是用錢賺錢的本事,怎麼達成?讓腦袋清楚,對投資理財的事情胸有成竹。」


10件事:越早開始越能享受複利威力
王明隆在美國攻讀博士時,同時兼職專任教師,年收入將近兩百萬元,而從領到第一份薪水開始,他就規畫存退休金,並且也投資美國的共同基金,至今已快三十年!當然退休金已經攢足,他強調,這就是複利的威力。現在,王明隆建議年輕人盡早學投資,指數型基金(ETF)是不錯的選擇,操作既方便,手續費又低。

林建甫也建議他的學生,從大一起就開始買一張股票,不為了賺錢,而是要讓自己比別人早一步瞭解資本市場的運作。「學投資不見得可以讓你賺大錢,但至少能讓你看清楚很多事,避免踏入陷阱。」




~~~~~~~~~~~~~~~~~~~~~~~~~~~

^_^小常識


9種方法愈吃愈年輕


南雲醫生變年輕食堂


我在十多年前改變了飲食生活。從此之後,體重減了十五公斤,肌膚變得光潤,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近二十歲。讓我來告訴你這個秘訣。


1.提醒自己吃六分飽
人類在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得直接面對飢餓問題,因此需要相對的生命力。這樣的生命力隱藏在「延壽基因」中,而運作的開關,便是飢餓狀態。六分飽,是肚子稍微有點餓的狀態。這個「稍微有點餓的狀態」能夠活化延壽基因,帶來長壽及回春的效果。六分飽的訣竅是一菜一湯,而運用兒童碗等小型餐具更好。


2.魚要連魚骨、內臟、頭一起吃
把菜色減到一湯一菜,當然也要均衡攝取營養。因此,除了魚肉之外,包含魚骨、內臟、魚頭在內,一整尾都要吃得乾乾淨淨。這稱為「完全營養」,藉由吃下整尾魚,可以均衡攝取構成我們身體的所有營養。喜歡吃鮪魚腹的人很多,但這只是部分營養,並不均衡。讓我們吃下整尾小魚和花枝,逐漸恢復年輕吧。


3.蔬菜要連葉、帶皮、連根吃
葉子中富含維他命及鉀,以進行光合作用。而皮,說起來就是「鎧甲」,具有保護身體抵抗氧化的抗氧化作用,以及修復植物被鳥啄傷處的創傷治癒作用。根部因為是儲存營養的部分,糖分及澱粉非常豐富。讓我們連皮帶葉吃下,毫不浪費地完整攝取大自然的恩惠吧。蘿蔔葉煮味噌湯,蘿蔔皮做炒金平,就能做到完全營養!主食也選糙米。


4.穀物要吃全粒,米要吃糙米、麵包要吃褐色的
精製的白米及白色麵粉……看起來雖然很漂亮,實際上卻是花了不必要的工夫剔除營養。在穀物的表面也含有許多膳食纖維及維他命。尤其主食是每餐必備的食物,更應該換成糙米或使用全麥粉製作的麵包,以攝取完全營養。更換的方法很簡單,在選購米或麵包的時候,拿「褐色」的東西就對了。


5.不過度攝取鹽分、糖分、油分
過度攝取這三者,會引發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或代謝症候群。試著完整吃下新鮮蔬菜,你將會發現這種風味根本不需要調味料。尤其是當令食材,不但味道濃郁,營養也是滿分。你看動物也不會在獵物或是青草上灑鹽或是淋醬。對吧?本書的部分食譜雖然也寫著用鹽、胡椒來調味,不過鹽的用量要盡可能地少。


6.豆類要充分去除毒素之後再吃
在煮紅豆的時候,要先泡水一晚,並倒掉這些水。開始煮之後,也要換掉兩次左右的水。這樣的手續是為了排出豆類所含的凝集素(Lectins)等毒素,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會傷害腸胃。豆類是種子,如果被吃掉將會危及物種的存續,因此含有毒素。想要攝取豆類的豐富營養,重點是要先確實排除毒素。在日本,紅豆飯是喜慶之日的必備品。先人的智慧讓我們可以美味又安全地食用紅豆,太了不起了。


7.要注意「芽」和「魚卵」
在芽和魚卵中,富含供應動、植物未來迅速成長的營養。可是,請務必了解,如果過度攝取芽或魚卵容易導致痛風。在芽和魚卵中,含有許多「核蛋白(嘌呤鹼)」,普林在體內會形成尿酸,結晶之後便引發痛風。魚卵的數量與普林的含量呈正比,因此,針對鱈魚子、明太子、魚子醬等數量眾多的魚卵,要注意食用的量與次數。


8.避開室溫下會凝固的脂肪
牛肉、豬肉料理的脂肪,在熱的時候是呈黏稠的液狀,在室溫下卻會凝固、變白,對吧?這意味著,這些脂肪在我們的血管中也有凝固的可能性。攝取過多牛肉、豬肉等室溫下會凝固的脂肪,血液會變得混濁,為自己招來心臟病等疾病。順帶一提,煮魚的醬汁冷卻之後,雖然會形成有彈性的固體狀,然而這是因為魚類所含的膠質融出,而非凝固的脂肪。


9.生病的時候,一天三餐要好好吃
生病的時候,每天都要好好地吃三餐,每餐一菜一湯,以恢復健康為先決條件。另外,也要積極攝取富含膽固醇的肉類及蛋類。
我們平時因為站在預防生活習慣所造成疾病等觀點而減少攝取膽固醇。然而,膽固醇在人體內是形成細胞膜的材料,因為具備這種功用,因此是人體在生病的時候,不可或缺的養分。
從下一頁開始,我將為各位具體實踐這種飲食生活的食譜。請各位一定要實踐看看。你一定也會變得比現在看起來更年輕!

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天下雜誌出版南雲醫生變年輕食堂




 ~~~~~~~~~~~~~~~~~~~~~~~~~~~~~~

(^_^ )HA HA HA 笑話


☆ 你還是挺幸運的
兩個酒鬼在一起喝酒,其中一個說道:「我真倒霉,我的老婆拿走了我所有的財產,跑了!」

另一個酒鬼說道:「老兄,你還是挺幸運的,我的老婆拿走了我所有的財產,但她還是不肯走!」




~~~~~~~~~~~~~~~~~~~~~~~~~~~~

華裔女子用二十張圖片表達中西文化差異 


這是一套關於文化對比的作品,共24張圖片,紅色代表中國,藍色代表德國。本文選取了其中20張。

人際關係

生活方式

對於守時

關於一個意見

對待憤怒

對於排隊

關於自我

週末街景

關於聚會

外出旅遊

餐廳中

美麗標準

一日三餐

面對問題

沐浴時間

老年人生活

領導

交通工具

對待陽光

對待孩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