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5月 10, 2013

柴契爾夫人給男人做樣板 + 羅馬假期背後的故事 + 癌症自愈的秘密



母親節快樂





《羅馬假期》原版
奧黛麗赫本 & 格里葛萊畢克







(PCLin0509:因美國有豊富頁岩氣,將來美國會由能源輸入國轉變成能源輸出國,而大幅改善貿易赤字,故長期來看美元看漲;目前澳幣有大伽放空,且全球債券基金表現不好,我今天已將「聯博全球債券基金AT股澳幣避險」轉成「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AT股美元(本基金主要係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配息可能涉及本金)」,轉換費200元台幣




http://lindavidtw.blogspot.tw/2012/07/
blog-post_09.html





柴契爾夫人給男人做樣板


感激 網友 伊媚兒





從菲律賓公務船攻擊我漁船廣大興號造成漁民洪石成死亡,想到《政府論》,首次明確提出政府須保障人民的三大權利:生命、自由、財產權,再想到柴契爾夫人的偉大-PCLin

對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去世,連左派旗艦《紐約時報》訃文的第一句都這樣寫道:「這位英國政壇的鐵娘子,把她的國家從35年的社會主義道路上拉回來,領導她的國家打贏福克蘭島戰爭,引導著美國和蘇聯渡過了冷戰的最後歲月。」

這個評價很準確,不僅突出了柴契爾夫人最重要的貢獻是扭轉了英國的社會主義局勢,也一語點出了柴契爾夫人所代表的英國和美國的特殊關係。雖然當年美國跟英國打了一仗而獨立出來,但是,英美卻是全球國家中關係最親密的盟友,不僅在政治軍事等層面,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價值領域。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全球唯一超強。這個自由世界的旗手所以強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其確立和實踐(古典)自由主義和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的思想價值。美國建國先賢傑弗遜、麥迪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被視為立國之本,其主要精神是保護個人權利、限制政府權力。而這個重要的思想價值的源頭是在英國。所以人們談到西方,常自然地提到「英美」,而且是英國排在美國前面。

幾天前,人們紀念手機發明40周年。今天電腦和手機的普遍應用(全球已有70億手機,平均人手一機),是人類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象徵。而第一次工業革命所以發生在英國,絕非偶然。標誌工業革命的突破性發明「蒸汽機」,表層是科技產物,本質是思想革命,是英國建立保護個人產權制度的結果。正是有了以保護個體權利為核心價值的資本主義制度,才激發了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有了蒸汽機等各種個體的發明、創造。包括今天的手機、電腦等等的發明,都是私有產權受到保護的制度產物。

所以英國的蒸汽機工業革命被普遍認為是一場制度革命:更進一步確立保護個人發明和私有財產的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制度。

制度變革的前提是思想革命。在蒸汽機出現一百年前,英國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就寫出《政府論》,首次明確提出人有三大權利:生命、自由、財產權。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在於:得到人民授權,並保護這三大權利。政府如果做的相反,人民就有權革命推翻政府。美國《獨立宣言》照搬了洛克的三大權利理論;《美國憲法》更緣於洛克思想:限制政府權力(其目的仍是保護個體權利)。

洛克的《政府論》寫於英國的「光榮革命」之際,而英國光榮革命的直接成果,就是進一步確立保護私有財產的制度。其實早在13世紀初(中國宋朝時),英國就有了《大憲章》,其中最重要條款是:不經過法官和司法程序,任何人的生命、財產都不可被剝奪。包括美國目前正在激烈爭論的槍支問題,也早在八百年前的英國《大憲章》中有明文體現:個人擁有持槍權。

由此歷史學家認為,人類的近代史,應該從英國的《大憲章》開始,因為人的值得推崇並高歌頌揚的歷史,應是個體權利和尊嚴開始確立並被保護的歷史。

個體權利得到了保護,真正的民主制度才開始。人類的民主歷程二千年來主要走了四站:雅典,羅馬,倫敦,費城。古希腊民主和羅馬元老院只是民主的雛型;真正革命性變化是在倫敦,即大憲章、政府論、光榮革命——開始確立個體主義、保護個體權利這個根本價值,最後走到建立了美國政府的費城,並在美國的實踐中達到了迄今為止人類保護個人權利的最高點。今天人們常說的美國獨特性(美國例外論),最主要體現在重視保護個體權利上。而這些思想都主要來自倫敦。所以,美國的偉大,是因為其站在了英國思想巨人的肩膀上。從這個意義上說,英國是美國的思想老師。

人類進入二十世紀,最大災難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面對這一重大事件,英國再次給美國做了樣板,因為英國最初是獨力抵抗納粹德國。當時(民調顯示)美國多數人不同意參加二戰,即不贊成出兵抵抗納粹。直到美國本土珍珠港被襲擊,二千多美國官兵喪生後,美國才宣布參戰。

雖然美國參戰起到重要作用,這也被列入羅斯福總統的政績,但史學家認為,二戰中最重要、最傑出、最勇敢的西方領袖是英國首相丘吉爾,他對納粹的堅定抵抗,他對共產蘇聯的警惕(大聲提醒世人),他的演講天才(發表很多震撼人心的演說),他的寫作能力(寫出近一千萬字,並由此獲諾貝爾文學獎),都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領袖之一,給包括羅斯福在內的西方政治領袖樹立了樣板。

二十世紀另一重大事件是「冷戰」,在人類打贏冷戰、戰勝共產蘇聯的過程中,英國又是作出重要貢獻。當時是柴契爾首相,根據她和戈巴契夫的接觸,認為這是一個不同於其他共產黨人的蘇聯領袖,可以對話談判;然後她說服了美國總統雷根,促成他跟戈巴契夫交往、會談,最後促使蘇聯帝國的崩潰。這次又是英國牽著美國的手,取得了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一次重大勝利

二十世紀後半葉,西方國家內部自世紀初就開始的另一場「戰爭」走向更加激烈的廝殺——這就是西方的左派、右派之爭。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嚴峻程度,其對保護個體權利的意義,絕不亞於二戰、冷戰和今天的反恐戰爭;而且,這將是一場人類長久(如果不是永久)持續的戰爭,而在這個戰場,英國又是先走一步,給美國做了樣板。

柴契爾夫人七十年代末出任首相時,面臨非常艱難的局面,左翼工黨二戰後掌權,推行大政府、高稅收的政策,結果導致英國的社會主義程度遠高過美國,所以英國的改革比美國更加困難。當時英國債台高築,失業率達13%,通貨膨脹接近20%,被認為其社會主義程度快趕上共產東德了;英國甚至被稱為「無法管理」(ungovernable)的國家。

柴契爾的改革不僅面臨工黨的杯葛,更有左翼工會(煤礦、印刷、交通等行業)的反對,還有本陣營(保守黨)的妥協派制約。但柴契爾夫人不僅敢想、更敢做。她不畏阻力,強勢改革,大幅減稅,把個人所得稅從最高稅率的83%(以及非直接所得稅率98%)合並降低到40%,一下子砍去一半多!同時推行私營化,包括能源、電力、交通、通信等領域的國有企業,都被私有化。用柴契爾自己喜歡的用詞,叫做「市場化、自由化」。她這場戰勝工黨左翼勢力(包括工會)的大戰,其震撼人心的程度,不亞於她後來領導的從阿根廷奪回福克蘭島的跨洋大戰(八千英哩外)。

經過柴契爾夫人大刀闊斧的改革,英國的失業率從13%降到5.7%,也是砍掉了一半多。英國的大國營企業被私有化後,很快有了活力。在整個歐洲經濟萎靡不振時,英國能夠獨樹一幟,成為最好之一,主要就是因為柴契爾夫人執政11年推行充分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柴契爾執政一年後,雷根當上美國總統,開始了英美二十世紀後半葉最融洽、最卓有成效的親密合作。兩國的最高領導人都致力在經濟領域往私有化、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方向推,但柴契爾夫人面臨的局面更艱難,而且她比雷根早走一步,也從來不曾是左派工黨成員(雷根曾是民主黨人)。所以說,這等於是英國又給美國做了樣板。

不僅如此,在最能體現男性特色的戰爭問題上,柴契爾夫人的智慧和勇敢不僅超過她本國的男性,也超越美國的雷根總統。在福克蘭島之戰上,雷根並不贊成英國用兵,而是主張談判解決(事實上談判根本不可能解決)。在英國內部,不僅有左翼工黨的反對,在保守黨內部,也五十對五十,有一半的人不支持用軍事手段解決福克蘭島爭端。但柴契爾夫人鶴立雞群,堅持用兵,獨自作出決定,更誓言自己承擔後果。結果當然是打敗阿根廷,贏得福克蘭島之戰,更贏得英國人的敬佩;在隨後的選舉中,她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連任。

除了經濟和軍事之外,柴契爾夫人還有另一超越雷根之處,那就是她不把宗教帶入政治領域。雷根是虔誠的基督徒,但宗教信仰應限於個人範疇,尤其對政治家來說。但雷根時常宗教不離口,甚至把宗教引入白宮政治,被批評有損於政教分離的原則和自由主義的啟蒙思想。而柴契爾夫人則鮮見在政治領域談宗教,她最看重的是個人的權利,是每個人的本次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自由和幸福(而不是虛幻的來世)。所以說,柴契爾夫人所做的,實質是一場思想革命,是清晰的恢復和強化英國《大憲章》和洛克等的保護個人權利的理念和原則的革命。或者說,她是把美國《獨立宣言》所強調的人的三大權利(生命、自由和私有財產)再次實踐,把核心價值是限制政府權力的《美國憲法》精神在英國發揚光大。

柴契爾最後是因失去保守黨主席而被迫辭去首相職務(英國是內閣制,哪個黨贏得國會多數席位,其黨主席自動出任首相)。而丟掉黨主席,主要因為她提出「人頭稅」(head tax, poll tax, capitation tax) 即按人頭平均收稅,這不僅極度簡化了稅率,更重要的是,它更為公平合理

說「人頭稅」更公平合理,是因為它不再按個人收入多少而定,連單一稅率(flat rate)都不是(比如10%的單一稅率,年收入一百萬的繳10萬,年收一萬的只繳一千,已經是很大差別,並不公平合理,因為富人並不比窮人使用更多的公共設施,或得到政府的警察和軍隊的更多保護)。但這種明顯最公平合理的人頭稅,迄今在西方民主國家,除柴契爾夫人之外,還沒有任何國家元首在任時敢提出。連實現單一稅率都比登火星更難。

例如在美國,在稅率改革方面走得最遠的,其主張被視為「最激進」的,是《富比士》創辦人、曾為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的富比士,他提出把等級稅率簡化為「單一稅率」,以及上屆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黑人政治家凱恩提出的「九九九」稅率,即把個人所得稅等都削減到9%。即使連他們(還是在野)都不敢提出人頭稅,因為提出這種主張,別說在全國大選,即使在黨內總統候選人的初選中都不可能勝出。而柴契爾夫人敢在首相期間提出「人頭稅」,並致力推動,即使遭到左派暴動杯葛,本黨內部強烈反彈,也不為所動,堅持原則理念,勇往直前,這在近代人類歷史上,不要說女性,即使男性政治家中,也是從沒有過的!

柴契爾所以這樣堅持,因為她在大學時就熟讀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信奉自由經濟。她曾把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放在桌子上對政治同行們說,這就是我們信奉的。

柴契爾信奉自由經濟,實質上是信奉「自由人」的原則。因為只有自由市場,自由經濟,自由制度,才為「自由人」提供平台和可能。所以柴契爾夫人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社會」,只有具體的男人、女人和家庭。左派總是用「社會」和「公眾利益」等抽像的概念(實質是群體主義)來剝奪個體的權利(包括用高稅收剝奪私有財產柴契爾夫人對「社會」這個概念的否定,是從根本上來強調個人價值、個體權利不可被所謂「集體利益」而取代的地位

柴契爾夫人致力推行的自由經濟和個人產權等原則理念,被稱為「柴契爾主義」。這種主張,據當代著名英國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的研究數字,已被全球50多個國家採用。約翰遜說,柴契爾主義不僅響徹20世紀,也走入並影響21世紀。近年美國風起雲湧的「茶黨運動」,即強調市場經濟和個人權利的運動,其實就是在信奉和實踐「柴契爾主義」。

柴契爾夫人證明了「穿裙子的照樣能當國家元首」。在東方「唯女人與小人難養也」和西方「女人是男人一根肋骨」的歧視女性的文化歷史中,柴契爾夫人不僅脫穎而出,鶴立「女群」,在全球範圍大幅度地提升了女性的形像地位,甚至超越「男群」,成為令無數男人對女性刮目的指標、旗幟性人物。

但遠比作為女性典範更重要的是,柴契爾夫人給男性政治家們樹立了一個堅持原則、無畏對手、迎戰群體、勇敢地實踐自己理念的榜樣!她甚至在面臨自己的內閣要求她妥協、順應局勢的陣勢下,都毫不畏懼地連喊三句:「No,No,No!」人們常說「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但柴契爾夫人的名言卻是:「我不是要共識的政客,我是堅持信念的政治家I am not a consensus politician, I am a conviction politician)」 。在全世界一批又一批指望用妥協而贏得選舉的政客們對面,是靠毫不妥協理念而成為英國20世紀任期最長的首相柴契爾夫人!

難怪,英國人幾年前用投票,把柴契爾評選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首相(丘吉爾排第二,布萊爾第三)。而且連英國著名(左派)歷史學家貝克特(Francis Beckett)也作出相同結論,把柴契爾評為英國「最佳首相」,說她「政績顯著,能力高強」(也是把丘吉爾排在後面)。

丘吉爾像美國的羅斯福一樣,都因領導打贏二戰而被視為二十世紀的偉人。但抵抗外敵侵略,在哪個國家都很容易得到萬眾支持。而對內經濟改革,打贏「內戰」,擊敗社會主義思潮和勢力,事實上遠比戰勝「外敵」更艱難。對此深有體會的柴契爾夫人曾說,「我們必須要意識到內部的敵人,他們(比福克蘭島的敵人)更難對付,他們對自由的威脅更大。」

「他們對自由的威脅更大」,一語道破最明顯、卻最被無視的天機!

英國首相卡梅隆悼念說,柴契爾夫人「拯救了英國」。非常準確。柴契爾夫人不僅重塑了保守黨,而且她改變了對手工黨,迫使他們從左翼走向「中間道路」,等於體面地向柴契爾主義靠攏。後來布萊爾靠走中間道路(美國的柯林頓也如此)當選首相,這位工黨領袖已信奉自由經濟,成為柴契爾的崇拜者了。布萊爾當政時曾制定方案,一旦柴契爾夫人去世,將為她舉行「國葬」。在英國歷史上,國葬是皇室專享,20世紀只有丘吉爾例外,得過這一殊榮。布萊爾不是隨便說說,他甚至制定了國葬藍圖和出殯路線等;此舉雖遭黨內強烈反對(認為不該給對手黨魁這種榮譽),但布萊爾堅持己見,他認為柴契爾夫人對英國政治作出了「獨一無二的貢獻」。

隨著時光的推移,歷史的長河將會更加證明,如果二十世紀只評選一位最偉大的領袖,那會是柴契爾夫人莫屬!如果兩位,那會加上丘吉爾。兩位最傑出的政治領袖都出自英國,這是英國的驕傲和偉大,也是繼承英國個人權利至上理念傳統的美國的幸運!擁有過一個柴契爾夫人,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caochangqing.com


曹長青於美國:—原載「自由亞洲電台」RFA







羅馬假期背後的故事

裡外都是戲,戲裡的故事是真的,戲外的故事是否為真? 不得而知。 
 
《羅馬假期》原版: 


籌拍這部電影時,格里葛萊畢克時年三十六歲,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明星,而奧黛麗赫本只有二十三歲,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女孩

她是他的影迷,第一次見他,她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也如此。第一眼,他愛上她。當電影拍完,製片方將主演人的名字先寫他時,他拒絕了,他說,先寫她。

因為他知道,電影一公映,她就不再是那個默默無聞的女孩了。果然,電影公映,她一舉成名天下知。當年就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而她的愛, 卻不能說。她愛上他,而他卻是有家庭的,儘管婚姻已到盡頭。後來,她嫁給了導演他參加了她的婚禮。並送給她一枚蝴蝶胸針。再後來,他離了婚,又結婚。再後來,她離了婚又結婚。始終無法交集。四十年中, 光陰無數,只有那蝴蝶胸針始終陪伴她。 

一九九三年,赫本離開人世。葬禮上,他來了,來看她最後一眼。她躺在花叢中,在他眼裡,人如當初一般美麗。他吻著她額,終於說,你是我一生最愛的女人。這句話,她等了一生。

十年後,拍賣會上,義賣她的物品。白髮蒼蒼的他來了,只為那枚蝴蝶胸針。他買下了它。半生的光陰裡,他沒告訴她,這不是普通的禮物,是他祖母的家傳。幾十天後,他去世了,握著胸針,和他一生的愛戀...







^_^小常識


癌症自愈的秘密


人體心臟分泌物中一種名叫縮氨酸荷爾蒙——也叫血管舒張因數的心臟分泌物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95%的胰腺癌細胞!最難能可貴的是:那僅剩的5%的癌細胞,其DNA的合成速度似乎也由此受到影響,它們將不會再擴散出新的癌細胞。這就意味著,心臟分泌的荷爾蒙能起到徹底控制人體癌細胞的作用!

經實驗得出了如下結論:心臟分泌的荷爾蒙通過直接殺死癌細胞和抑制癌細胞DNA合成以及癌細胞的生長來發揮效力,而非加速癌細胞的自我解體。並且,這四種荷爾蒙還有助於降低人體血壓,並提高排泄人體內過量的水和鹽分的能力。這意味著:它們不僅對治療癌症有效,對緩解冠心病的症狀和腎衰竭也都有療效。這就是為什麼安妮體內的癌細胞莫名消失,韋德嚴重的冠心病也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根本原因。
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分泌這種神奇物?

人的情緒越高昂,心情越愉悅,人的心臟分泌的荷爾蒙就越充沛。反之,人處在痛苦、擔憂、抑鬱等消極狀態時,心臟幾乎完全停止分泌這種激素物質。由此,千百年來困擾人類的絕症自愈“底牌”被徹底揭開了:只有在身患重病時保持心情愉悅,積極求生的患者,心臟才有可能分泌救命的荷爾蒙。當這種荷爾蒙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才能殺滅體內的癌細胞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從而達到不治自愈的生命奇跡!而那些因為絕症整日憂心忡忡,活在痛苦絕望中的患者,則永遠沒有這種自愈的機會。






(^_^ )HA HA HA 笑話


墓碑(針鋒相對)

一對時常吵架的夫妻,有一天又爭吵不休!於是先生很生氣的對太太說:「以後妳死了我一定在妳墓碑上這麼寫著『這個女人一生嘮叨,終於安靜了。』」

太太聽了不慌不忙的說:「是嗎?那麼你以後死了,我就在你墓碑上刻著『這個男人一生軟弱,終於堅硬了。』



兄妹

話說阿德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外型,個性,連習慣都很相像的女孩。經過三年的交往之後,阿德決定要跟這個女孩結婚。這一天,阿德帶著女朋友回家見父母。密爸爸仔細看了女孩一番,把阿德拉進房間低聲說:「兒子,都怪老爸不好,這個女孩其實是你同父異母的妹妹,你不可以和她結婚…還有…這也不可以讓你的老媽知道喔!」

阿德聽了,嚎啕大哭地從房間走出來,媽媽看見了覺得很奇怪,就把阿德拉進另一個房間,問道:「乖兒子怎麼回事?你老爹跟你說了什麼?不要那麼難過嘛!」

阿德把爸爸交待的事情全說了。媽媽笑了笑,拍拍密德的肩膀:「放心,僅管去辦結婚吧,反正你也不是你爸爸的孩子。」



都是錢惹的禍

有一天…有一位服裝豔麗的女人走進了一家便利商店,經過精挑細選,挑好了商品後走到了櫃台,二話不說就丟出了一張千圓大鈔…經過店員驗證後店員以一付很不屑的表情說:「小姐這是偽鈔耶…」

女子驚呀的喊出:「完了!我被強暴了!」






油桐花激起春色蕩漾的浪漫

攝影達人ctg攝影/

春末,樹頭已落下百花爭豔、萬紫千紅的帷幕歸於寧靜,白油桐花卻在此時一色獨秀,以它素潔的花簇、奔放的熱情風姿花季。

清新淡雅的白桐花,緊緊簇簇,紅色黃色的花蕊心,像精緻小巧的風鈴噹,如一串串晶瑩剔透的風鈴串,擠擠挨挨,密密實實的綴滿了枝頭,在這個四月春末的晨風裡輕輕的搖曳著。

綠色林間山徑,徐徐清風飄,這油桐花香香溢滿心懷。漫步在油桐林裏,花香撲鼻,我心靈澄澈,顯得自由而散淡,春天的空氣潤濕斯的,濃郁的桐花香卻在和風間漂蕩。

目之所及,漫山遍野的桐花怒放著,帶著純潔的甜蜜氣息,隨風飄蕩,如玉如雪,如畫如詩,如歌如雲,油桐樹一抹抹新綠,生機盎然,被俗世污染的心靈,彷彿灌注了新鮮的血液,令我心花如潮澎湃,讓賞花者在不經意之間,就心醉其中,我喜歡油桐花的潔白如雪,喜歡它的密密匝匝,生命的綻放如此奔放,如此張揚著實令人讚歎!





親臨桐花盛開的徜徉山水間;四月天的陽光、田野、叢林、小溪、風鳴鳥唱組成一幅多彩、生動的畫面,在這樣的情境裡,即滌蕩了心靈的塵埃,又養心養眼,真舒坦!

兩邊的巒峰隨著我漸行漸窄。我在『濃綠的綢帶』間漫行著;群山,綠得飽滿,似乎一伸手就可掐出濃綠的液汁。那一株株油桐樹點綴著群山,油桐花點綴林間,山徑裡綠得更美。一每一束油桐花都呈蜂窩狀,一束緊挨著一束,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雪白』,片片“雪白”拼成了華蓋。一大簇一大簇的白;層層疊疊地開在綠葉之上,大片大片的白和大片大片的綠相互映襯,構成了高桐樹花季獨特的繁茂,獨特的展示生命力的方式,舉目四顧,山山嶺嶺,鑲滿素淡的白,綠色樹葉顯得有些暗淡,與油桐花親密接觸相視,是一種視覺被催化的結果。





滿山的油桐花開,春色蕩漾如小鎖呐將喜音吹奏,一朵朵,一片片,滿山遍野地油桐花開,亮麗了春光的顏色,帶著心愛的相機;踩著春雨的節奏,對焦於山坡、山谷和田野,
透過那凝脂溫潤的新蕊,忍不住想細嗅花開的美好。看枝頭一簇簇慎重開滿的花朵,那嬌嫩光鮮的顏色與羞澀的姿態,那種潛藏羞於啟齒的,似是等待人們去發覺那被悉心隱藏起來的韻味,只為懂得的人呈一樽甘甜如醴的蜜餞,比如內斂的才情,比如濃濃的愛意,賞桐花時的優雅浪漫感覺場景是如詩如畫。桐花是開在詩韻裡的花,她的花語叫做情竇初開。





賞桐花者總是習慣誤把油桐樹說成梧桐樹,不由得叫人想起:『情係長江水,花開梧桐樹』的詩句來,還有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後主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些寫的都是描寫人之間如花開花落的相思離愁之感。對喜歡拍攝油桐花的我來說,桐花還真是意味著憂鬱與孤獨。飽經滄桑的桐樹刻滿歲月侵蝕的淚痕,鐫刻著綿綿不斷的思念,





我心血來潮思路出心情故事:『油桐花呀,油桐花,風來了,油桐樹花飛舞了,
白色的花瓣似飛雪落在蜿蜒的山路,一圈一圈的轉,站在樹下,我攤開雙手捕捉,讓油桐樹花輕輕落入,這偶然的遇見油桐花如飛雪,是恆古不變與大地的約定,除了思念依然是思念,除了牽掛依然是牽掛。油桐花開給了我們快樂的時光,卻有悲愴的一面,是神話、是浪漫、是離愁和滿溢的寂寞無奈,期待著一季又一季的花開……。』





眼前這一樹的繁華,讓人幾乎想不起它們在忍冬裡曾經承受著怎樣的熬煎。面對著這一樹不染纖塵的美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爍爍其華,如此炫目,如此美好,漫步在桐花盛放的田野山徑中,我想起席慕容的詩句開頭,曾與好友一起,一起輕誦那樣純真的詩句:『想我曾經怎樣狂喜地向你飛奔而來,帶著我所有的盼望所有的依賴,還有那生命中最早最早飽滿如小白馬般的快樂,還有那失落了的山巒與草原,那一夜,桐花初放 繁星滿天‥‥。』這讚美的詩文,也為自然的美抒了一曲美妙的樂音。





我喜歡賞、拍攝桐花初開時,喜歡她『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清雅,花開的時候,淡定從容,吐盡芬芳,也是一地的潔白,躺在點點露水的泥濘裡,安靜無悔的樣子。這讓我想到,油桐花也許也是孤獨的,期望有誰能讀懂,它不招搖,但也不會用任何類似於花蕾的形式掩藏。不諂媚,不祈求,只在最後用生命的代價換來一聲絕響,像一聲輕輕的歎息,
為自己悲楚的遺憾,也為別人的錯過惋惜。





我喜歡桐花開開的飽滿情趣、樸素氣勢、田園氣質。四月是一個桐花如絮的時節,桃花已褪李花已謝,桐花就開得熱鬧起來了,白的、白中帶紅的、帶黃的,遠遠望去,像極了枝頭上蓋著一層層白雪或是山間飄著朵朵白雲。若是晨曦初露賞桐花,那散落山間的朵朵白雲,在微風中浮動,置身其間,讓人悠然產生仙樂飄飄的幻境來。若是暮色時分,地上密密匝匝的全是花朵,宛如鋪了一層絨絨的雪,黃昏夕陽一照,幻化出七彩的光芒,真是美不勝收。而當你陶醉於絢爛花色時,不經意間,輕輕柔柔的桐花香就飄逸而來,瀰漫了你的身心靈,讓你沐浴在了濃濃的花海裡。






賞桐花有時無端下起油桐花雨,飄飄灑灑,也濕了我的眼眸,
油桐花落英卻是另一番景象,有著另外一種氣派。
站在油桐林花下,細觀桐花,落花整朵飛落地,其瓣不散,花芯不脫,
飄落地兩三日依然雪白鮮挺如玉不碎,毫無『零落成泥』的悲涼。
在拍攝與賞桐花飄落之時,我開始慢慢了悟,人的生命過程中:
是自己無法理解領悟的玄機,那麼只有選擇沉默等待面對,
因為時間才是解開一切的鑰匙,油桐花是繁華盛開,
還是鉛華散盡,就讓時間來印證,它終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