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18, 2013

國家門面在頭等艙嗎? + 今生最受用的建議 + 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德國



精彩的月出









國家門面在頭等艙嗎?


感激 網友 伊媚兒

殷惠敏  20121128 台蘋


在經濟長期低迷的今日,台灣駐美代表坐頭等艙飛華府,頓成朝野爭論的議題。頭等艙的價格要比商務艙和經濟艙高出很多,困難時期政府撙節開支,省錢省在老榮民微薄的年金頭上,卻讓駐美代表坐頭等艙,似乎說不過去。執政黨立委以「國家門面」來為政府辯護,一開口當然就是輸局。

美國的「國家門面」不比台灣小,但駐北京大使駱家輝履任時坐的是經濟艙,自己取行李,而且不走貴賓通道。雖然北京的《環球時報》揶揄他作秀,互聯網上眾多線民對他的「平民化」作風倒是一片讚聲,而且還質疑「為人民服務」的中共首長為何沒有這樣做。

美國的地位,美國的「國家門面」,不會因經濟艙而下降,台灣的國際地位難道會因「頭等艙」而提升嗎?

政府官員乘坐航班的「艙等」其實是可以彈性調節的。

我記得1980年代以前,聯合國秘書處的工作人員,出差調差和回國休假,都坐商務艙。公家出錢買的是全額票,而非折扣票,所以登機後有時會被提升到「頭等艙」去享用美酒龍蝦。但80年代有些國家拖欠會費,聯合國發生財政危機,美國政府委派一位主管財務的副秘書長來整頓,我們的好日子就沒了。

新規定是,只有聯合國秘書長能坐頭等艙,副秘書長、助理秘書長等級坐商務艙,其餘人員一概是經濟艙。從那時開始,我們只能緬懷昔日的美好時光,因為財政危機過後,有關「艙等」的規定並沒有回到原樣。「艙等」改革原來是只調降不調升的。一直到退休遣送回國時,才得到一張犒賞性質的單程商務艙機票。

「頭等艙」真的那麼關乎「國家門面」嗎?


大使級吃職員餐廳 
去年去世的捷克前總統哈威爾,新任之初到紐約出席聯大。他被安排住進總部大樓對面的豪華旅館,輪到他演講那一天,政府準備了豪華轎車到旅館接他,但他臨時決定,走路五分鐘的距離何必坐什麼轎車,結果他真的走路前往聯合國大樓。他泰然自若,捷克安全人員、美國安全人員卻緊張的圍在他四周。

剎那間,捷克的「國家門面」都給這個前異議份子,劇作家,前啤酒廠搬運工人的神采蓋過了


有一回我到日內瓦出差,在餐廳中遇見一位穿著普通,隨和低調的中年人,交談之下,發現他是挪威常駐日內瓦聯合國的代表。大使級,卻到職員餐廳吃午飯。他說在挪威外交部,他是騎自行車上下班的。「那並不稀奇,很多人都這樣。」

挪威生產石油,但挪威政府很早就認識到北海油田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設立了一個國家萬年基金,把出售原油得來的錢儲存起來,以備將來子孫後代之用。挪威境內,據他說,不但油價高,而且都市內專闢禁止汽車通行的大面積地區,自行車暢行無阻。一來節能,二來減少空氣污染

挪威位於世界各國人均收入排行榜的前列。我想,「國家門面」也許應該反映在人均收入的排行榜上,而非「頭等艙」裡。

作者為聯合國退休職員



以中華文化的標準,德國總理是最失國家門面的元首,「平民作風」簡直讓國家蒙羞, 但是德國仍然是今日歐盟的領頭羊,沒人敢輕視。


德國女總理梅克爾曾經為中國人及官員們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政治課

2007年德國總理梅克爾於828日訪問北京後,轉往中國之行的第二站,也是中國古都之一的南京市。

在南京訪問中,這位前東德共產黨出身的現任德國女總理梅克爾卻以實際行動為中國人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政治課,比其他外國政要在北大、清華的演講,更具震撼力和教育意義!

2007828日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北京後,抵達第二站南京,獲安排入住市內「索菲特銀河大酒店」頂樓的400多平方米總統套房。但梅克爾認為這個安排過於奢華,堅持要入住70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務客房,房價1,800元,只是總統套房的1/20。這種平實、樸素的作風,令南京人耳目一新。

第二天早上,中國官方原本安排德國官員到專門招待貴賓的行政樓會所用餐,但梅克爾堅持跟其他住客一樣,到7樓的西廳吃自助早餐

用餐時,梅克爾又拒絕服務員的服務,自己到餐檯取食物,切麵包時,梅克爾不小心把其中一塊麵包掉在地上。餐廳經理趕過來,但梅克爾搶先把麵包拾起,放回自己的碟上。

西班牙《世界報》報道,德國總理梅克爾近日下班後到超市購物拎菜、排隊、簽信用卡(不是像馬某用國務機要費附款)的場景被一名顧客拍了下來,隨後被德國《新畫報》刊登。

在她購物時,超市內沒有人感到驚奇,因為這是常有的事。



 報導指出,貼近日常生活正是目前梅克爾支援率達到2009年再次當選總理以來最高水準的原因。

雖然大多數德國人不支援歐洲救援方案,但他們認為可以把公共福利事業交由梅克爾管理,而且看到梅克爾既能在出席歐盟峰會時和領頭走紅毯,又能在超市排隊付款,他們也會稍感踏實。

前日本首相小泉一郎卸任一搬出官邸,就住宿舍搭捷運,沒有隨從,和認識他的民眾打招呼....
 


布希卸任後的「德性」,美國依舊是第一強國 ...


還有網路流傳的這段報導更離中華文化太過遙遠....

村山(富士)先生卸任日本首相後不久,又放棄了國會議員,正經八百告老,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大分縣大分市,日本九州地區一個濱海的城市…老先生見我們到來,忙下車。我問他騎車去哪裡?

他說:「家內(妻子)一直腰疼,我去超市買點菜。」

喔,您是日本前首相啊,況且已經88歲,不致於還親自騎著自行車跑超市吧?(真是置國家門面何在?)
 








今生最受用的建議

為營養學愛因斯坦 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強力推薦

作者被譽為營養學愛因斯坦 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強力推薦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台灣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現職台大醫院院長)

本書是作者經過數十年研究,終於發現「肉、奶、蛋」此動物性飲食與疾病的關聯,以下是原文部分重點節錄


好書筆記
1.最容易罹患慢性病是吃最多動物性食物的人,就算只攝取少量動物性食物,也有負面效果。

2.酪蛋白(在牛奶蛋白質中占87%),可促進任何階段的癌細胞生長,而來自小麥和大豆等植物蛋白質,就算攝取高單位也不會致癌。

3.酪蛋白甚至所有的動物性蛋白,可能是食物裡致癌可能性最高的物質,只要調整飲食中酪蛋白的份量,就可以啟動或阻斷癌症生長。

4.每日攝取15%至16%的動物蛋白,就可能啟動癌症;降低動物蛋白質的攝取可大幅減少腫瘤啟動。

5.即便有明顯罹癌基因體質,只要改變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就能決定壞基因的開啟或關閉。

6.動物性食品會促進腫瘤發生,植物性食品則可減少腫瘤發生。

7.飲食富含動物性食品,會讓生育年齡延長九到十年,而生育年齡增長會提高乳癌風險

8.人體發育和蛋白質有關,而植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性一樣有效; 植物性蛋白質雖然合成新蛋白質的速度較慢,但比較穩定。

9.沒有任何手術或化學藥物能和飲食(低脂植物性飲食)一樣,對心臟病的成效這麼令人印象深刻。

10.無論科學研究人員、醫師或制定政策的官員怎麼說,外行人一定要知道,全食物蔬食絕對是最健康的飲食。

11.高纖的全食物蔬食能避免糖尿病,而高脂高蛋白的動物性飲食,則會促成糖尿病

12.飲食最西化的地區(攝取高動物性蛋白質、高動物性脂肪),居民膽固醇濃度最高。

13.乳癌風險高的女性除了看著辦、終生服藥、乳房切除外,還有一種選擇:不吃動物性食品、少精緻碳水化合物、輔以定期監測。

14.雌激素和提高乳癌風險有關,而低脂全植物飲食可降低雌激素。

15.我們會接觸環境中有毒化學物,90%至95%是因為吃了動物性產品。

16.動物性蛋白質、肉、乳製品、蛋等主要促成因素,與高比例的攝護腺癌相關。

17.專業協會、醫生和政府所推崇的「正常」飲食,卻會造成癱瘓、癌症、心臟病、肥胖、自體免疫疾病和糖尿病的比例極高。

18.牛奶喝越多,骨折率越高;植物蛋白的攝取量越高於動物蛋白,越不會出現骨折。

19.現在的父母或孩童都不曉得牛乳和第一型糖尿病、攝護腺癌、骨質疏鬆症、多發性硬化症、或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有關。

20.縱然證據顯示乳製品增加骨質疏鬆的危險,但因攸關大筆金錢,業者或專家仍鼓勵人多喝牛奶。

21.黃斑病變和白內障這兩種眼疾,都是因為未攝取足夠深綠色蔬菜。

22.攝取過多脂肪和膽固醇,易增加各種失智症的罹患機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

23.植物性食品沒有膽固醇,人體需要膽固醇時,身體會自行製造,不需從食物中攝取。

24.肉類真正的危險是造成營養失衡,就算改吃有機牛肉也不安全,因為營養成分相似。

25.自體免疫疾病可藉由飲食,減緩速度或減輕病情

26.任何手術或藥丸,都不能有效預防或治療任何慢性疾病。

27.在疾病早期階段(診斷前)能預防疾病的營養物質,在疾病後期階段(診斷後)同樣能終止或扭轉病情。

28.藉由攝取全植物性的飲食,我們使用的水、土地和資源不致變少,製造的汙染卻減少,也讓農場動物承受較少痛苦;食物的選擇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並影響全球環境。

29.最營養健康的飲食:攝取全食物蔬食,將精緻食物、鹽分、脂肪降到最低, 盡量避免動物性食品,最理想的建議攝取量是零。

30.一般人以為減少脂肪攝取量就一定健康,其實是大錯特錯,因為你可能吃下更多動物性蛋白質。

31.要防止人民痛苦,政府最好提倡全食物蔬食,但政府卻說動物性食品、乳製品、肉類、精緻糖和脂肪對人類有益。

32.其實人體只需要5%至6%的膳食蛋白質,代替體內定期流失的蛋白質(像胺基酸)。

33.飲食含有越多動物蛋白,會使血膽固醇含量增加,也提高動脈硬化症、癌症、阿茲海默症和腎結石等等的罹患機率。

34.整個體制都落入企業界的掌控中,政府和學術界各司其職,但大多是在做業者希望他們做的事。

35.你不該認定醫師就比你的鄰居和同事,更了解食物與健康的關聯,因為沒受營養訓練的醫生可能讓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喝過多牛奶。

36.令人心驚的是,大多數醫生沒受過營養學訓練,也不知道營養和健康的相關性。

37 .大部分的癌症機構都不願討論關於飲食的建議,甚至嗤之以鼻,因為這嚴重挑戰了以藥物和手術為本的傳統醫學。

38.醫師決定如何進行醫治的考量要點,通常是基於金錢。

39.醫師習慣接受藥物業界的好處,而業界就利用「殷勤」的服務,影響醫師此後所受的醫學教育;導致負責人民健康的醫療體系正在損害我們的健康。

40.營養專家竟當眾讚美麥當勞漢堡的營養價值,難怪消費者對健康資訊感到一頭霧水。

41.「研究過程中,我一再看到蔬食的好處與效果,遠勝過醫療上所使用的藥物或手術… 若科學或醫學界的人還對此不聞不問,那麼這些人不光是固執,更是不負責任」。

42.「堆積如山的證據部分來自我自己,部分來自其他科學家,再加上中國營養研究的結果,說服了我改變飲食與生活型態,十五年前我就不再吃肉,六到八年來也幾乎不碰動物性食品,包括乳製品…我的家人也採取了新的飲食法」 你絕對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答案就在你的筷子夾起了什麼。

如果你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健康,那麼請閱讀《救命飲食》,並趕快身體力行,如果你能聽從這本優秀指南的建議,那麼往後生命的每一天,你的身體都會感謝你。

John Robbins,《新世紀飲食》作者




^_^  在愛中成長._.在禪中解脫


家,可以大、可以小;能夠遮風避雨就好。
家,可以吵、可以鬧;沒有恩怨情仇就好。
家,可以哭、可以笑;一家和樂開心就好。
家,可以窮、可以富;家人陪伴溫暖就好。
家,可以遠、可以近;記得回家的路就好。
家,可以老、可以舊;常回家陪爸媽就好。





^_^  HA HA HA每天至少笑一笑


婆婆和媽媽的差別蠻有趣ㄝ!

01.頂媽媽的嘴,媽媽一下子就忘了;頂婆婆的嘴,一輩子牢記在心!
02.媽媽切水果給妳吃,順其自然;妳切水果給婆婆吃,理所當然!
03.肚子餓了,媽媽煮三餐給妳吃,很自然;婆婆煮三餐給妳吃,很不孝!
04.吃飯時間,忘了叫媽媽吃飯,沒事;忘了叫婆婆吃飯,沒禮貌!
05.媽媽在忙,妳沒幫忙,沒怎樣;婆婆在忙,妳沒幫忙...皮在癢!

06.在媽家,出門辦事,不必趕回家,只等吃飯;在婆家,出門辦事,趕回家...煮飯!
07.媽媽訓話,左耳進右耳出;婆婆訓話,心理不以為然也要回答...是!是!
08.出外旅遊沒帶媽媽,沒人說妳不孝;但沒帶婆婆,可有人說妳不孝了。
09.可以在媽媽面前說妳先生的不是;但千萬別在妳婆婆面前,抱怨妳先生的不對ㄛ
10.在媽媽面前,偷懶心安理得;在婆婆面前,這個"懶"字說不得,更別說付諸行動。

11.在家,有好吃好喝的,媽媽捨不得吃,留給妳;但在婆家,拍寫(台語),是妳要留給別人(順序是:公婆,老公,孩子,有剩ㄉ才輪到妳)。
12.妳的悲,妳的喜,媽媽很在乎;但婆婆...這個就很難評估!
13.在媽媽面前頓腳,是撒嬌;在婆婆面前頓腳,是大逆不道!








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德國




德國人見面打招呼用語「Alles in Ordnung秩序還好吧?」




德國人的口頭禪之一是「讓我看看記事本」。





德國地鐵裡沒有防止人們逃票的閘機和玻璃門。





德國地鐵裡的人們不用手機上網,而是捧一本書靜靜閱讀。





德國人從不把愛國掛在嘴上,但內心深處卻有著與生俱來的民族榮譽感。




在德國的賓館和市政大廳的洗手間裡,都有兩卷衛生紙,一卷放在盒子裡,另一卷備用。




科隆大教堂的宏偉是相機無法拍攝的,教堂修了600年,最初的設計者對這座巨大建築早就構思了全部細節,歷經幾百年,這個設計思路還能夠延續,而且基督教的信仰一直存在。




德國人真的用量杯喝水嗎?當我偶爾進入廚房,看到一疊疊整潔挺括、雪白如豆腐般的抹布,以及一排排如化學器具一樣標有刻度、貼有標籤的食品器皿時,才感悟到日爾曼民族對待生活的認真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汽車在市區裡行駛,時速不得超過30英里。也有個笑話說:如果半夜12點還有人在路上等紅燈,那個人肯定是德國人。




他們的街面上永遠都是自己國家生產的汽車。雖然德國人的派對意識全世界無人能及,但沒有哪個德國人會像中國遊客那樣在法國的市場上排隊去買LV,如果限制他們購買數量並排隊,那麼他們寧可不買。




在餐廳裡,德國人來吃飯,走後不用換桌布,因為上面滴油不沾。




衣服舊得不能再舊了,它的釦子依然還在。於是,有句玩笑的話說,德國鈕扣的壽命比婚姻還長。




鉗子、螺絲刀、錘子、扳子、鋁合金架子……有了這些, Leon(德國人名男)就可以在閒暇的時候把祖傳的家具翻出來修繕一番,也可以親手給孩子製作一個獨一無二的木馬,甚至,如果空間夠大的話,可以給家人再蓋一座木屋。




Maya(德國人名女)的祖母親手整理出來的衣櫃:一層又一層潔白的床單、毛巾,它們被整整齊齊地疊放在櫃子裡,一絲不苟,一塵不染。




售票處免費提供列車時刻表,按照字母排序,一個城市一張表。從凌晨1∶00到深夜24∶00,每個時間區域內,詳細列出往返目的地的雙向車次時間表,標明每趟列車,是否設有餐車、是否可攜帶自行車、是否有臥舖、躺座或咖啡供應。最重要,這裡沒有「晚點」這個詞語。




使用歐元之前,從1芬尼到1馬克的硬幣上,都以橡樹葉子作為裝飾圖案,50芬尼的硬幣背面是一位健美的女性種植橡樹樹苗的畫面。德國曾能源緊張,冬天,人們寧願挨凍,也不願意砍伐樹木用來取暖。他們常說:「走進森林去吧,像一個受傷的動物,把自己藏起來,它自會痊癒。」




Leo一年級開學第一天領到一本環保記事本。封面是一片綠翠,上面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 「週一,我為瀕臨滅絕的灰鶴捐了1馬克的零花錢;週二,睡覺忘了關燈,浪費了大量的電,真不應該;週三,上圖畫課時連撕了3張白紙,老師說,造紙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慚愧……」




無論是現代都市還是鄉村小鎮,全國街頭巷尾的垃圾箱款式、造型、功能和顏色全部統一。四種顏色,四個投入口,醒目地標有玻璃、紙張、果殼和包裝材料,圖文並茂,小孩子也不會弄錯。



1911年4月,雲南滇池螳螂川上的石龍壩電站建成發電。 100年過去了,它仍然在為鄰近的村寨提供所需的電力。這座水電站所用水輪機、發電機和變壓櫃全部是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產品。




根據德國施工標準,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以內的範圍,會有存放備件的小倉庫。 2010年7月,青島城建公司員工根據德國朋友的這一提示,在老城區的下水道水道裡找到了100多年前就用油布包好的備用零件。同時,由德國人建造的青島棧橋東側洩洪口正在正常使用。




某電視欄目在德國的某一城市的街頭放置了2個公共電話亭,一個上面寫「男」,一個上面寫著「女」。然後工作人員就躲在暗處,觀察德國人的守秩序情況。整整一天下來,一切都是那麼井井有條,男人進寫著「男」字的電話亭,女人進寫著「女」字的,毫無差錯。即便有時一邊空著,而另一邊在排隊。正當工作人員準備收工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例外,一個男人在等待前面講電話的人5分鐘之後,終於忍不住鑽進女字電話亭。工作人員如獲至寶,趕緊跑過去採訪,原來那個人是法國人。

歌德、席勒、巴赫、貝多芬、莫扎特、康德、卡爾馬克思、馬丁路德、古騰貝格…… 他們的名字對於世界人民來說不僅是耳熟能詳,更是不可抗拒。他們各自在世界的不同領域獨占鰲頭,他們來源於同一個民族——德國。

當嚴謹做到極致時,不要覺得不可理喻!

表達意見:他們直來直去從不拐彎抹角

生活方式:他們獨立自主沒有七姑八姨

時間概念:他們精確到秒拒絕或早或晚

人際關係:他們簡單清晰拒絕複雜多變

對待憤怒:他們愛憎分明不懂笑裡藏刀

排隊習慣:他們規矩禮讓不要紮堆取巧

餐廳氛圍:他們安靜用餐從不大聲喧嘩

旅遊方式:他們用眼睛看而非用相機看

美麗標準:他們崇尚健康不要瘋狂減肥

處理問題:他們直面問題從不逃避推諉

領導概念:他們相信領導但不盲從權威

撫養子女:他們嚴格教育從不溺愛子女


生活不能全裸,甦醒吧,沉醉在精神邊緣的人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