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20, 2009

我的慈禧太后

"這個病人已經 Sign DNR 了",我 care 慈禧太后第一天時護理人員這麼對我說。"DNR"對一個醫師在值班時有多麼重要想必有值過班的同僚都知道。這表示今晚這病人在怎麼個爛,你最多就是開個死亡證明,或是開個病危出院診斷書,不用擔心要不要急救,壓得死去活來,搞的睡眠不足,隔天早上報 paper 還睡過頭。(不好意思,我說得很直接。)


先解釋一下 DNR= do not rescue : or do not resuscitate

(這段很長不想看可以直接跳過,我用白話一點在下面解釋)

我國自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後,賦予國人臨終時可以選擇接受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或拒絕心肺復甦術(Do no resuscitation, DNR)的權力.但是至今大部分的末期臨終病人還是在醫院裏接受CPR的折磨,并在加護病房(ICU)中冰冷的維生儀器伺候下,在痛苦中往生.主要是大多數的國民乃至醫療人員都不知道「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存在.知道的人,基於不捨或愛心/孝心,在親人臨終時,還是希望醫師的CPR可以有萬分之一的起死回生的機會.醫師也是覺得不拚拚看,怎麼對得起自己的專業,至於CPR增加病人臨終的痛苦,就不是優先考慮的項目了. 奉勸國人,趁自己還年輕及健康的時候,早點考慮當有一天走到生命盡頭時,要做怎樣的抉擇,以保障自己善終的權益.早點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醫院應該備有該意願書).並將它寄給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登錄到健保IC卡;然後到任何一家醫院請醫療人員協助將該DNR的意願,下載到自己的IC卡內,以後到任何一家醫院,都可顯示此DNR的意願.將可避免一但罹患不治的末期疾病,醫師可尊重你的預立遺囑的選擇,不再作只有增加痛苦卻救不了命的臨終CPR.更希望各級醫院的醫師護士,能夠基於愛心,隨機向病人及家屬,說明「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的權力,協助他簽署並登錄該DNR的意願於IC卡.醫院也應妥善完成方便下載IC卡中「同意器官捐贈及選擇安寧緩和醫療(DNR)」欄位的資訊功能.,對已下載該意願的IC卡,能夠迅速讀出器捐或DNR的意願,并紀錄於病人的電子及紙本病歷中,以保障病人的權益.當一個人年紀大了或生了重病時,不論是家人或醫療人員,都很不容易啟齒,詢問病人,是否要簽署DNR的意願書.在猶豫不決中,往往錯過時機,一但病人突然陷入呼吸困難時,家人七嘴八舌,無法作成正確的抉擇,只好讓病人承受氣管插管,接上呼吸器,送入加護病房受苦,雖然心疼親人的痛苦,但已悔恨莫及了.其實「大孝與大愛應是陪伴臨終親人,協助其坦然接受疾病,安度餘生,安詳捨報往生。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


簡單的說,就是病人在已經很末期的時候,若發生一定要急救的情形,要不要救 ?

因為許多急救步驟都是在造成病患痛苦或延長其病危的時間。如CPR的心臟按摩,有壓過的都知道,壓得正確,老人家的肋骨一定很容易斷,斷了又會氣胸血胸......還要插胸管。電擊更不用說,電完皮膚都會焦掉。若一但急救成功又得插管進加護病房搞個十天八天甚至一個月。你覺得這樣好嗎 ? 簽署 DNR 就表示並患願意放棄這些急救流程,塵歸陳土歸土......。

回到我的慈禧太后,如第一段所提,我聽到她已經 sign DNR 後,心裡實在感到相當愉悅,那表示未來這個月,她無論在怎麼出問題,本人都可以睜隻眼閉隻眼,所以每天的病歷都跟流水帳一樣。坦白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寫,因為太后根本不會說話,每天帶著氧氣罩插著鼻胃管。不過他唯一會做的,就是皺眉頭。

起初,我每天ㄧ大早去看他就是問照顧太后的外勞,"今天喝幾瓶牛奶阿 ?" 。外勞都會跟我說,太后會皺眉頭,好像不舒服,想打些止痛針。我起初不為意,想說他要啥就給吧。但日子久了後,發現太后其實滿有威嚴的,尤其是皺眉的時候。這也就是我叫他太后的原因。坦白說,雖然每天只是看著他,但輕鬆中又有些依賴感的出現,畢竟太后是所以有病人裡狀況最穩定的一個(雖然她已經 sign DNR)。看到她還好,就覺得當日所有的事情應該會滿 smooth 的。

月底要離開時的前一天,外勞告訴我,太后的鼻胃管抽出來都是鮮血,痰也特別多。我告訴王正旭主治醫師。後來決定還是不做任何處置(on monitor only),通知家屬時候快到了。月底最後一天照顧太后時,下午一點鐘,monitor stand still ==> 心跳停止,我開完死亡證明,打包行李回林口總院,太后跟我同一天離開情人湖院區。

我會永遠記得太后。當醫師以來,極少有病人是你照顧一整整個月,從來不會麻煩你做任何事,當你換科離開的時候,她跟你同一天離開。

(ps:住院醫師的training course 一個月會換一科)